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林彥璋 醫師

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的元兇(下)

已更新:2020年3月11日

上一篇我指出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的元兇是錯誤的呼吸習慣

這點不僅只是我個人的發現,日本歐美許多權威書籍也都不約而同提出相同發現,有些書籍已正式翻譯成中文,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去購買翻閱:


這些書籍所指出的錯誤呼吸習慣,包含:口呼吸、胸式呼吸,以及呼吸過量

我在這篇會主要先以各位較不熟悉的呼吸過量作為切入點。

 

§引發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:呼吸過量

每個人或許都曾聽過鼾聲,以為鼾聲最誇張也不過如雷聲(普通約100分貝),但實情卻不僅於此。2009年一則英媒報導指出,一位60多歲的老婦的鼾聲,竟可高達111.6分貝!此鼾聲不僅比開動的洗衣機(78分貝)高出33分貝,更比低飛的噴氣式飛機(103分貝)高上8分貝!

除此之外,有案例也顯示打鼾者的氣流量特別強,其呼吸量大到每分鐘可吸進15公升的空氣,整夜下來比一般人多呼吸了4800公升的空氣。


我不禁納悶:怎麼可能人的呼吸會發出這麼大的聲響?呼吸氣流量竟會大到如颳風?


其實,我們的呼吸習慣就跟飲食一樣,攝取量常常在不經意中越變越大,縱容飽足感凌越身體所需。

等到過量問題以疾病方式呈現出來,我們才驚覺自己沒有好好調控。


現代人生活裡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呼吸,大笑大哭、歎氣、打呵欠、感冒不適、鼻塞咳嗽、講話聊天、打球、慢跑、唱歌等。無論情緒、生病、工作、運動、娛樂,都容易讓我們呼吸失控。


這些行為的共通點其實就是慢性過度呼吸口呼吸,都是在日復一日不經意的習慣下逐漸養成。許多人以為,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只是晚上呼吸有問題,早上呼吸正常得很,不認為自己應該從日常呼吸習慣調整起。


其實,夜間大量、急促、沉重、不規則的呼吸形態,都是日間呼吸模式的延續。


隨意瀏覽網路上那些打鼾者的影片,幾乎9成以上的打鼾者都有嘴巴開開、胸腹部呼吸動作大、呼吸氣流量強的表現。或許他們會說他們只在睡著時才會這樣,但身體的反應都是透過習慣被形塑記憶下來的。夜間的打鼾,其實不過是日間呼吸過量真實的反應。

 

§究竟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怎麼一回事?


用兩個最簡單的譬喻來解釋,就是空中飄揚的旗幟,以及杯中吸癟的吸管



打鼾來說,我們呼吸的氣流就如同空中的風,口鼻腔的舌顎軟組織就如掛在空中的旗幟。當我們呼吸的氣流來回進出於口鼻腔時,口鼻腔內的軟組織便如同旗幟,因為氣流的摩擦振動而啪啪作響。呼吸氣流量若越大、速度越快,軟組織振動作響的聲音也就越大。


另外在睡眠呼吸中止症方面,呼吸道就如同杯中的吸管,當我們大力快速地吸飲杯內液體時,吸管管壁會因為抽吸力道所產生的負壓氣流而內縮。若我們吸飲的力道與速度越高,吸管內縮流的情況就更嚴重,甚至整個閉合癟掉,以致氣流無法流通於吸管,此即睡眠呼吸中止的情況。


就目前睡眠醫學的看法,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的原因,在於口腔軟組織肥大、鬆垂。其不僅使呼吸道狹窄,嚴重的話更會阻塞呼吸道,因此導致呼吸氣流受阻、甚至中斷。


然而,為什麼口腔軟組織會容易肥腫、鬆弛?


睡眠醫學並未再往前推,而是直接針對軟組織的問題來治療,包括開刀割除軟組織、利用呼吸器打通呼吸道、戴下顎前拉式牙套將軟組織拉住等。


這種對症治療的模式的確有其作用,但畢竟軟組織是活的,它仍會增生、變化,因此經常落得幾年後,軟組織就又變回肥大、鬆弛的狀態。為了找出根本肇因,我們必須將原因更往前推一步:究竟是什麼因素,使得軟組織變型讓呼吸道狹隘,甚至引發呼吸道阻塞、呼吸氣流中止的現象?


我認為,要解決打鼾問題,首重降低呼吸量,以及矯正錯誤的呼吸模式


除了日間呼吸習慣的改變,夜間透過配戴壓舌牙套,更能加快矯正速度,找回自然呼吸、享受安靜好眠。

與鼾聲說掰掰,從訓練正確呼吸行為開始

27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